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歐巴馬為什么不著急出訪中國

即使在中國對歐巴馬“希望盡快訪問中國”的熱切期盼和誠懇邀請下,歐巴馬也沒有很快地踏上中國的土地。

  歐巴馬出訪的第一站是加拿大,2月19日對加拿大進行了僅6小時的旋風式訪問,雖然簡短但加拿大全國上下仍為成為美國新總統第一個出訪國而興奮不已。歐巴馬出訪的第二站是傳統盟友,3月31日起的8天內訪問了英國、法國、德國、捷克和土耳其,還參加了20國集團會議和北約峰會。歐巴馬出訪的第三站是中東,訪問了沙特阿拉伯、埃及,並重訪了德國和法國。歐巴馬出訪的第四站是俄羅斯,將於7月6日至8日訪問莫斯科,然後前往意大利出席8日至10日在拉奎拉市舉行的八國峰會,主持“主要經濟體能源與氣候論壇”,並與應邀與會的非洲新興經濟體領袖討論合作事宜。至此,也沒有輪上中國,到中國看一看,談一談。

  美國新總統第一站訪問加拿大,這是美國的一個傳統。加拿大,不僅美國重要的鄰國,也是美國的鐵哥們。歐洲,也是曆任美國總統十分重視的地方,戰略要沖。訪問中東,則是為了改善與中東國家的關系尤其緩和與伊朗的關系。

  中國盛情相邀,歐巴馬遲遲不來中國。不難發現,歐巴馬就任總統以來,在地圖上“塗抹的軌跡”表明,在先鞏固後院和傳統盟友,同時抓緊時間從中東騰手。騰出手來幹什么呢?就是集中力量對付以朝鮮為圓心的東北亞這塊地方。這塊地方,也有美國的傳統盟友日本和韓國,但希拉裏上任國務卿後,已經去鞏固了與這兩個國家的關系,而日本首相和韓國總統也都去了美國。剩下的,就是朝鮮、中國和俄羅斯。朝鮮是美國的宿敵,歐巴馬原本沒有訪問的設想。剩下中國和俄羅斯,則是一會合作一會對手了。東北亞這塊地方的戰略格局已經形成,中、美、俄三大國角力,朝鮮成火藥桶,日、韓跟著美國。

  歐巴馬也不會不訪問中國,更不可能與中國搞僵。布什在任的8年,美中關系達到了曆史最好水平,歐巴馬繼任後沒有理由不將其發揚下去。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外彙儲備國,也是美國第一大債權國。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的大背景下,中國是最有可能以某種方式幫助美國的夥伴。歐巴馬能當選主要得益於他在經濟上的承諾,而要實現他的重振美國經濟的夢想,最需要的恐怕就是中國的配合。而所有讓美國人操心的“國際爛事”,也幾乎都離不開中國的參與解決。

  中國對美國如此重要,但是奧巴馬似乎並不著急訪問,又是為什么呢?

  一是信息發達了,打個電話也可以說事。奧巴馬上任以來,沒有來中國,但是與中國主席已經見過面了,也通幾次電話了。國際場合的機會和電話的方便使過去需要親自跑的事情有可能辦就辦了,除非國際場合和電話說不明白的事情才親自去跑一下。

  二是即使不來,中國也成了美國“馴化”的一個朋友了。在發展的同時,中國自己聲明永遠不稱霸,而稱霸就是與美國爭霸,這顯示了中國發展的同時和發展起來了後也不得罪美國的利益。關鍵是行動上,中國對美國的尊重也是夠大的了,不僅對美國人友好而且買了美國大量的國債。美國雖然欠中國不少錢,但這年頭“欠錢的是大爺,要賬的是孫子”。

  美國本有台灣問題制約中國,現在又可以拿不還中國錢嚇唬中國了,還在進一步地從軍事戰略上包圍中國。和平崛起,中國自己大了的同時不得罪人。不過,也不該把所有有利於自己的砝碼都丟了。中國軍隊,必須趕早打一仗給世界看看,否則連那些不入流的小國也來欺負“大綿羊”了。

更多精彩盡在搜網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