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憶端陽之殤 “太極”何時申遺?

 中華的傳統佳節端陽已過,雖然兩岸三地各大媒體紛紛報的到端陽活動之事,但總覺得有一股刻意而為之的味道。華人尤其是中國大陸不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每每在問題發生之後,才努力彌補自己的遺憾。“江陵端午祭”,“中秋”被韓國注冊,均因為我們的不重視而產生這樣的後果。

  “太極”作為中國文化的起源,從古到今一直像導航燈一樣指引著中華文人志士思想的發展。“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伏羲皇所創立的太極涵蓋了宇宙萬物的起源與發展,是中華文化的始祖,中華民族的象征。而作為“太極”最形象的代表就是我們所說的“太極圖”。

  第一位提出“太極圖”申遺的大陸明賜東先生說:“產生於6000多年前的太極圖是中華的第一發明,早於四大發明3000多年,它是中華文化的始祖,中華民族的象征。太極圖起源於中國傳說中的“天圓地方”理念,伏羲自創立太極以來,太極思想一直深刻地影響著華夏兒女。由太極最終演化而來的太極圖,博大精深、玄妙幽邃,宛若一幀無字天書,曆代仁人智士窮究其奧妙,嘔心瀝血,代代闡釋,終而彙成了中華民族的智慧源頭——太極哲學。絕對不僅僅是很多人片面錯誤認為太極、八卦只是算命的徽記和符號。在長達千年的時光中,古人在對圓形、對稱形、圖騰、陰陽概念等認識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太極圖。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太極圖集中表現在紡織輪和陶瓷器皿上,如今只能從考古學上找到最有力的證據。”

  說實話,南韓確實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了。從“太極圖”來看,南韓將“太極圖”作為自己的國旗,展現在了世界各地人民面前。然而,韓國越是這樣,就越要引起我們中華民族的重視。

  可如今“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馬上就要閉幕了,卻依然看不到任何關於“太極圖”申遺的消息。可能由於各專家過於忙碌,也可能是沒有將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產當回事,“太極圖”申遺之事又一次被擱置了下來,明賜東先生幾年的心血又一次付之東流。

  文化瑰寶和中華民族象征的太極圖,在中國卻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與在中國所受到的冷遇不同,太極圖這一中華傳統文化形式在外國備受推崇,蒙古將太極圖作為國旗的中心部分;南韓於1883年將它作為了自己的國旗。在中韓文化之爭中,南韓已將中華傳統的“端午祭”搶占為韓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而,韓國再將“太極圖國旗”申請為自己的“世界非遺”似乎“理所當然”、“順理成章”。

  太極圖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必須走在南韓前面。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如果我們不重視;如果我們按部就班,抓而不緊;如果信息傳到南韓;如果南韓搶在我們前面,讓“端午祭”的悲劇在太極圖上重演,我們(尤其是主管者)將成為時代的罪人、民族的罪人!愧對中華祖先!

  雖然我沒有明賜東先生的聲望,也沒有他那樣淵博的知識。但是作為炎黃子孫,我知道“太極圖”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華夏兒女思想的源頭,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但祖宗的東西豈能容棒子輕易奪走,任何一個炎黃子孫都不能再忍受這樣的恥辱!作為中華民族精髓的“太極圖”,南韓你可以用,但必須要交出版權!太極圖申遺,是我的責任,是你的責任,是全中國人的責任,是所有華夏子孫的責任。華夏子孫聯合起來,弘揚太極文化,留住我們中華民族的記憶吧!支持明賜東先生,支持中國將“太極圖”申遺,我們責無旁貸!

更多精彩盡在搜網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